很多人常用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来形容长寿的难得十大配资平台,似乎到了七十岁已经是极为不易。然而,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并非专指年逾七十的老人,而是对四五十岁中年人的感慨和警示。这句话的来源或许让人意外——它并不是由普通百姓所说,而是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笔下。
大约在杜甫四十六岁时,他在一次宴饮之后,心情抑郁,随即写下了两首极具感慨的诗篇,名为《曲江二首》。在这两首诗中,杜甫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惆怅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曲江”并非指我们传统理解中的大江大河,而是长安城郊外一条细小的河流。每逢春天,曲江两岸花开如海,吸引了大量的文人骚客前来游赏。那一年,杜甫正是在这样的春光明媚、花瓣飞舞的景致中,感慨万千,写下了这充满忧愁的诗篇。
展开剩余85%大家心目中的杜甫,似乎总是愁眉苦脸的形象,与李白那种豪放、潇洒的个性形成鲜明对比。然而,事实上,历史中的杜甫并非天生多愁善感。年轻时的他,性格开朗,才华横溢,与李白有得一拼。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从事官职的家庭,从西晋时期起,他们的家族便开始接触官场。虽然到了唐代,杜家家道中落,但他的曾祖父依旧担任过县令,而他的父亲也曾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。
杜甫的祖父杜审言,在武则天统治时期,凭借卓越的文才,曾经担任过修文馆直学士。至于杜甫的父亲杜闲,也曾担任过兖州司马,一度让家族重新崭露头角。年轻时的杜甫,立志要超越父祖,力求成为一位为国为民的重臣。更何况,他的母亲出身名门博陵崔氏,是一个培养了数十位丞相的大家族。每当他随母亲回外公家时,总能收到舅舅们的赞扬,而他的舅舅们大多是当时政坛的要员。
在这种优越的家庭背景下,杜甫自幼聪慧,四五岁便能识字,六七岁就已能写诗作赋。十四五岁时,他已通读《四书五经》,对科举考试充满了信心。自信的他觉得自己成年后一定能中状元。而且,洛阳城也早早流传开了这个少年才俊的传闻,许多成名的诗人纷纷前来拜访他。因为才华出众,十八九岁的杜甫已经远远超越了同龄人。
当时的文人有一种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的观念,许多人成年后便开始游历四方,增长见识。杜甫也不例外,他走遍了三川五岳,在许多地方留下了珍贵的诗篇。在他游历四年后,洛阳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科举考试。然而,当时的科举制度尚不完善,名额非常有限,能考中的人几乎凤毛麟角。杜甫是否能幸运中榜,成为当时的焦点。
然而,结果并不如他所愿。杜甫在那次科举考试中未能中榜。虽然第一次落榜,他并未因此感到失望。年仅二十三岁的他认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,不必为一时的挫折灰心丧气,决定重新努力,迎接下一个机会。在他眼中,这次落榜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小段波折,谁料这竟成为他一生坎坷命运的开端。
接下来的几年里,杜甫游历更加频繁,甚至曾追随偶像李白的脚步。当时,李白正是通过游历四方,写下大量诗篇,赢得了玉真公主的宠爱,最终得以进入翰林院任职。此时的杜甫并不孤单,许多文人都渴望通过类似的经历获得青睐。李白的名气令无数文人仰望,他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诗才赢得朝廷的赏识,像李白那样,受到高力士的提携,得到一个稳固的职务。
然而,杜甫也很快发现,李白虽曾受到极高的荣誉,但几经波折后,竟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,不再为官。听说李白离开长安,正往洛阳方向而来,杜甫迅速整理行囊,计划与偶像进行一次偶遇。最终,两人在洛阳相见,并约定一同游历齐鲁地区。李白对这个像极了年轻时自己的“迷弟”也十分亲切,甚至写诗赠与杜甫:“思君若汶水,浩荡寄南征。”而杜甫更是称李白为“兄长”,心愿与其共枕同行。
尽管两人游历过程中充满了欢愉,杜甫却心知肚明,他已经步入中年,依然没有一份安定的职业。除了游山玩水,他无所事事,而他父亲的去世已过去三年,意味着他该开始谋求一份工作了。然而,这时的杜甫却依然没有找到机会,导致他在接下来的岁月中日益迷茫。
三十多岁时,杜甫参加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,却遭遇了丞相李林甫的打压。李林甫认为,皇帝已经吸纳了天下所有的才子,因此不再需要科举选拔人才。杜甫心知此时不再有机会,因而决定另寻他法,靠着为皇帝写诗来博取注意。六年过去,杜甫的生活依旧贫困潦倒,试图通过贿赂官员、花费巨资进行谒见,却始终得不到一官半职。
直到四十岁那年,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丝机会,被任命为参军。尽管这份工作并无实质意义,杜甫还是接受了这份不甚光彩的工作,为了几两微薄的俸禄远赴边疆。然而,在他辛辛苦苦攒下些许银子后回家时,却不幸得知小儿子已在家乡因饥饿而死。杜甫的生活如同沉重的打击,不仅是经济的困境,更是家庭的悲痛。
接着,安史之乱爆发,长安城在次年失守。此时,杜甫的诗作愈发沉痛,内心的忧愁与困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创作。两年后,唐军成功收复了长安,而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,负责进谏规劝皇帝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肃宗皇帝的态度开始转变,杜甫逐渐感到被冷落,心中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。
当时正值春季,许多人建议杜甫到曲江岸边散心,放松一下沉重的心情。曲江两岸花开如锦,然而杜甫的内心却如落花般无力飘零。于是,他在这片美丽的景致中,感慨万千,写下了《曲江二首》中的悲伤诗句。尤其是第二首,他笔触简短,却充满深意,表达了自己为生活所迫的无奈与忧愁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”,言简意赅却触动心弦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